往日前有蜂擁的司機,后有擁堵的大貨車,還有路邊堆滿貨的場地,馬路邊等待短駁的各種三輪車和小貨車,穿梭游走的司機,討價還價的聲音.....這曾經是多少物流人熟悉的味道。
如今在不知不覺中,貨運市場的人越來越少,信息大廳也空空蕩蕩。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去貨運市場了?貨運市場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
什么導致了曾經生意興隆的貨運物流走向衰落?是誰革了他們的命?
什么是致命沖擊:車貨匹配平臺
13年對于所有物流人以及物流企業來說都是值得被銘記的一年,車貨匹配平臺的興起,在這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內,有幾百家車貨匹配平臺誕生,更有眾多家獲得了資本的投資,所有人都開始發力,都懷著雄心把自己的物流公司做成貨運行業的滴滴打車。
4年后的今天,物流行業并沒有被顛覆,剩下的貨運匹配平臺也絕不超過10家,大多數平臺已經陣亡,盡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貨運匹配平臺缺的確改變了傳統物流行業,特別是對傳統貨運行業的沖擊幾乎是致命的。
誠然,貨運市場(貨運型物流園區)是貨運匹配平臺誕生的新型市場,所以,前幾年物流園區對貨運匹配平臺的抵制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似乎大勢已去,因為司機和黃牛、貨主、三方們上車貨匹配平臺上找車和配貨已經成為了習慣,傳統貨運市場的功能和價值也被替代。
城市發展的需要,貨運市場必須讓路騰地
很久以前,媒體才報道了某家物流貨運市場因城市發展及環境治理的需要被迫外遷,很多物流公司連續搬家,這無疑讓客戶覺得距離縮短或加長了。

但以上這種情況不單單只是發生在北京,像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大城市都會陸續出現,隨著城市的擴張,原本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就相比小城市來說較為當先,處于城市邊緣的貨運市場目前已經變成了主城區,如北京原規劃于四環,五環的大型物流園區和貨運市場,現在不得不全部外遷。
城市的快速擴張,全國的貨運市場又會是同樣的命運嗎?這到底是貨運市場們的命運不濟,還是相關部門規劃的短視?物流是城市發展的毛細血管,但城市的發展受傷害總是這些處于城市邊緣的貨運市場和中小物流企業們,什么時候能夠給物流企業們規劃一個穩定的家!
臟亂差,盈利模式單一,不符合產業政策
不得不說這幾年,傳統物流行業托了快遞的福,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各種物流政策頻頻發布,我們可以翻看一下各地方政府發布的城市物流發展規劃,可以看到這些年來政府似乎也規劃了很多物流園區。
可是,事實上我們并沒有找到這些園區,那么規劃好的園區在哪呢?
要不因城市快速發展的原因,而被轉做它用,要不就是拿地的開發商們改變了物流用地性質.....
原本說好的物流園區,也變成了商貿城或者各種專業批發市場,或者就是變成了所謂的物流地產高端倉庫。
因為臟亂差的貨運市場不符合產業政策,貨運市場所帶來的稅收不能達標,沒有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愿意引進一個貨運市場,所以物流公司們從過去的“群居”,變得越來越分散,分散于城市邊緣的各個角落,成為城市發展和擴張的受害者。
而在盈利模式上,停車收費、信息部和桌位收費加上一些配套服務,這些成為物流園區的主要盈利模式,而隨著貨運匹配平臺的出現,貨運市場的這些盈利模式已經越來越難維持。
物流貨運市場已經變天
但物流需要集聚,物流需要“群居”。傳統貨運市場會消亡嗎?會得到來自任何一方的幫助嗎?新的貨運市場或物流集聚地又將是一種怎樣的模式?
毛主席曾說過: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建造一個新世界。目前,我們不應該著·力于眼前的消亡,更應該放長線吊大魚,未來,我們能夠看到屬于我們物流公司的新篇章。